涉外離婚中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方式,將訴訟文書送交涉外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律師代理國內的離婚等民事案件,送達是法院依職權進行的訴訟活動,與代理律師沒有多大關系。涉外離婚案件則不然,其送達程序非常復雜,送達周期特別長。 如果你對 "遲來的正義非正義"有一定體會的話,那么在涉外離婚案件中,向國外送達法律文書動輒一兩年,足以讓代理律師和委托人非常不耐煩。為此,本文探討涉外離婚案件送達制度,對與委托人保持良好溝通,提高辦理涉外離婚案件業務水平,意義重大。
涉外離婚案件送達制度分為兩大方面:域外送達和區際送達制度。
一、關于涉外離婚案件域外送達的國際條約、司法協助條約、法律、司法解釋
(一)、《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者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簡稱《海牙送達公約》《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者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簡稱《海牙送達公約》),是1965年11月,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制定的,于1969年生效。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批準加入,1992年1月1日,對中國生效。 《海牙送達公約》規定,成員國需指定中央機關處理域外送達事宜。然而各國所指定的中央機關各不相同。如根據公約規定,我國指定司法部為公約規定的中央機關,由司法部司法協助處具體辦理;有些國家則指定外交部或法院為公約規定的中央機關,負責接收來自其它締約國的送達事宜;美國甚至在2002年指定一私人公司作為指定的機關代替原來的司法部。 另外,在美國,送達可由任何一個年滿18周歲的非當事人完成。
《海牙送達公約》送達的具體途徑為:國外司法機關-----外國指定的中央機關------中國司法部----(5日)最高人民法院-----(5日)高級人民法院-----(3日)-------中級人民法院(10日)
送達周期:自受理案件法院正式委托送達之日至送達證明返回該法院之日止,平均需要1年至1年半。從上面的送達途徑可以看到,僅從司法部到地方人民法院,就至少需23天時間。
《海牙送達公約》可以說是目前國際上關于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域外送達方面最為完備的公約。相關統計表明,我國依照《海牙送達公約》所規定的公約途徑送達相關司法文書,每年送達的總數量呈明顯的遞增趨勢。通過司法部司法協助處對外進行送達,是涉外離婚訴訟的主要送達途徑。
為了正確、及時、有效地執行海牙送達公約,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與司法部分別于1992年3月4日和1992年9月19日聯合發布了《關于執行〈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有關程序的通知》和《關于執行海牙送達公約的實施辦法》,具體規定了運用該公約設立的協助機制進行文書域外送達的程序。
(二)、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于執行《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有關程序的通知
該通知第7項規定:我國與公約成員國簽訂有司法協助協定的,按協定的規定辦理
(三)、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于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托送達法律文書若干問題的通知
需注意的是,這里的外交途徑送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3項:"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受送達人,可以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所規定的"使領館送達"不是一回事。雖然都有使領館參與,但受送達人不同,外交途徑中使領館送達一般不直接將法律文書交給受送達人,而使領館代為送達則可以直接交給受送達人。
(四)、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于執行《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有關程序的通知
(五)、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 外交部《關于執行海牙送達公約的實施辦法》
(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
2007年修訂前的《民事訴訟法》第247條雖然對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受送達人規定了七種送達方式,但從司法實踐看,仍有有一些問題未得到解決。此司法解釋是對現有法律規定的補充完善:
1、對于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受送達人在我國領域內出現時可否向其直接送達,之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現《涉外送達規定》第3條對該問題予以了明確,即作為受送達人的外國自然人或者企業、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在我國領域內出現時,人民法院可以向其直接送達。